发布时间:2025-07-14
编者按:巍巍伏牛,丹水蜿蜒。在河南省西峡县寨根乡北部,伏牛山脉腹地的褶皱间,坐落着一个被青山绿水环抱的村落——桑树村。这里地势北高南低,丹江支流滋养着千亩良田,山茱萸的绛红、猕猴桃的翠绿、香菇的素白交织成独特的农业图景。河南中医药大学驻村工作队自入驻南阳市西峡县寨根乡桑树村以来,从基本村情、群众生活、人居环境、医疗卫生状况和当地资源禀赋发展产业情况等方面,通过调研走访、县乡村干部座谈等方式,掌握第一手情况。
同时,大家也深切感受到这片土地蕴藏的生机与挑战:虽坐拥生态禀赋,但山多地少的发展困境犹存;虽有香菇种植传统,但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的短板突出;虽有光伏电站支撑集体经济,但群众内生动力仍需激发。
面对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驻村工作队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核心目标,立足“高校所能、乡村所需、群众所盼”,以河南中医药大学的教育、医疗、科研资源为支点,探索实施“三融三进三赋能”工作体系,推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民生服务提质增效。
在“三融”中破局激活山乡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是党建融合汇聚乡村振兴发展合力
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党。工作队将抓好党建工作作为第一要务和责任,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相继与河南中医药大学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南阳职业学院仲景中医药与健康学院党总支开展共建联建活动,使高校智力资源与乡村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力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把村党支部建成带领群众发展、治理村务、服务村民的坚强战斗堡垒。工作队自觉树立权责意识,服从寨根乡党委管理,主动向乡党委定期汇报工作,在乡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开展各项工作。
与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开展共建联建活动
与南阳职业学院仲景中医药与健康学院党总支开展共建联建活动
二是医疗融合为群众筑起健康屏障
工作队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积极利用团队医疗专业优势在驻地开展健康服务。结合基层医疗健康需求,积极协调开展专家义诊、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中医功法进乡村活动,创建“健康大讲堂”品牌,推动基层健康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近半年来,义务服务当地群众近3000人次,培训当地医疗技术人员100余人次,先后被中国中医药报、河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深化医联体建设,加大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力度,着力改善帮扶点医疗健康服务水平。联络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到西峡县中医院挂牌成立协作医院,并邀请20余位省级中医药专家来当地举办“杏林名家 返乡送医”活动,让父老乡亲在自家门口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的同时,也将义诊帮扶作为深化干群关系的纽带,更好地了解村情民情,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三八”妇女节健康知识大讲堂活动现场
二附院作为工作队队员派出单位赴西峡县开展“杏林名家 返乡送医”活动
三是智志融合激发乡亲致富能动性
面对传统香菇种植“靠天吃饭”的困境,工作队紧扣“菌”“果”“药”做文章,创设“田间课堂”,邀请专业技术专家实地考察,围绕香菇、猕猴桃和山茱萸种植讲解相关产业生产技术。邀请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讲授乡村振兴有关政策,解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等,组织种植大户及村民到相关产业园观摩,组织乡村青年学习直播带货的实战案例,破除“数字鸿沟”焦虑。
邀请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专家深入桑树村实地调研,为当地产业种植发展出谋划策
以“三进”筑基,织密民生服务的立体网络
一是教育进村,扶智扶志并举
河南中医药大学作为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河南省“双一流”创建高校,是河南省中医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龙头和中心,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助力基础教育提质,引入大学志愿者开展“支教助学”活动,讲解中医药文化课程,以教扶智,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用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驻村工作队带领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调研特色产业香菇种植
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会萍带领教师宣讲团到西峡县寨根乡开展理论宣讲和产业调研,并到桑树村开展支部联建及爱心捐赠等系列活动
二是医疗进户,兜牢民生底线
河南中医药大学拥有多所附属医院,医疗综合服务水平稳居全国同类医院前列。驻村工作队针对村民的疑难杂症,推荐医院专家进行把脉问诊;远程医疗广覆盖,搭建“县—校—村”远程会诊平台,开展疑难病会诊,降低村民就医成本;义诊常态化,驻村队员作为医疗领域专家,常态化开展医疗义诊,结合基层健康需求,定期开展医疗帮扶活动,兜牢民生底线。
驻村工作队利用返郑休息时间,到颐和医院看望患心力衰竭的村民,并及时联系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专家对其进行救治,帮助减免部分医疗费用
驻村工作队联合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在驻地开展中医义诊、健康讲座和乡医技术帮扶等活动
驻村工作队联合乡教育管理部门开展中医进校园活动
三是科技进田,赋能现代农业
以科技进田实践改写传统农耕模式,一方面邀请农科院专家实地指导,引进抗病香菇菌种、水肥一体化技术,提升种植效率,让技术推广落地;另一方面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智慧农业监测系统,邀请专家团队量身定制方案,实现生产力变革,依托光伏产业实现进一步增收。
用“三赋能”致远,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是以党建赋能基层治理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引领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只有坚持有力的党组织,才能更好地带领村民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驻村以来,工作队一方面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和河南中医药大学对驻村帮扶工作的指示要求。另一方面以“三会一课”制度为抓手,通过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教育和农村集体经济法规学习,落实好“四议两公开”,不断强化村“两委”班子的政治意识和规矩意识。
驻村工作队与全村党员共同召开专题学习会,聚焦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质,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驻村工作队持续开展入户走访调研,制定精准帮扶措施,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二是以产业赋能农村建设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要靠产业“造血”。为把产业帮扶工作做到实处,工作队带着山茱萸、天麻等药材产品向河南中医药大学、仲景宛西制药厂相关专家教授请教,充分论证当地药材的营养成分、药用价值和种植条件。分赴卢氏县和陕西省商南县考察当地袋料香菇种植产业,为桑树村经济作物种植打开产品研发、产销结合和产业升级之路。
三是以数字赋能乡村治理
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引入信息技术培训、人工智能辅助、电商直播引流,开展定期的信息技术培训班,帮助村民掌握基本的电脑操作技能、网络搜索技巧以及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村民提供便捷的服务,通过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的形式,为乡村特色产品进行推广,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村民收入。
驻村工作队赴南阳职业学院学习直播平台运营、短视频拍摄、农产品营销推广等电商知识
河南中医药大学驻南阳市西峡县寨根乡桑树村工作队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以“三融三进三赋能”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从“输血”向“造血”转变,从“塑形”向“铸魂”深化,奋力谱写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篇章!
(编辑 陈晓辉;审核 赵振营)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56号
邮编:450046
电话:0371-65934070
社会合作邮箱:shehuihezuo@163.com
©2025 河南中医药大学校友合作办公室